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

【正拍】【2】正拍力學原理初探

  要談正拍的力學原理前,不免俗的當然要先介紹一下「動力鏈(Kinetic chain)」,在此引用一下網路上的名詞解釋:



動力鏈 (Kinetic chain)
動力鏈的簡單定義就是:當我們身體在做任何運動時,都需要各環節的協調配合,即是說,單一環節的運動都會牽涉到一連串的各環節的變化與運動。譬如說,當我們在走路時,我們是先邁出一步,接著身體會隨著前邁的動作,往前移動,將動心移置前足,同時你的骨盆也會往前傾斜,形成旋轉。同時,你的脊椎也會根據你雙足的行進與骨盆的位置而扭轉。


動力鏈運動型態分為兩種:開放式動力鏈閉鎖式動力鏈運動。開放式動力鏈與閉鎖式動力鏈運動的差異,據Steindler 對兩種型式運動所下的定義是:閉鎖式動力鏈運動乃是肢體末端或遠段是對抗相當的阻力,如俯地挺身、推拉等等;開放式動力鏈運動是肢體末端或遠段自由移動沒有阻力,評如說投擲、踢球等等。最近之定義是:閉鎖式動力鏈運動為遠端肢體被固定或接觸地面;開放式動力鏈為遠端肢體在空間中自由的移動,沒被固定或沒接觸地面。

  應用於網球的「動力鏈」屬於「開放式動力鏈」,至於如何應用,網路上也有不少相關的教學及評論,在此跟各位球友分享一下個人的淺見。

  實際上,網球動力鏈的應用跟棒球中一流選手所使用的同步打法都只是一項「發現」而不是「發明」,很多優秀的選手即使不知道「動力鏈」的原理,卻仍很自然的使用於擊球上,但在網球球技的教學及精進上,「動力鏈」可以是一套融入教材中十分不錯的原理原則。

  雖然「動力鏈」可以應用於網球的教學上,可惜的是知易行難,實際擊球時有太多因素讓我們難以真正的運用「完整動力鏈」,舉例如下:

  1. 動態視力:不是每個人都具有良好的動態視力,加上成長、生活、工作環境的影響,我們的雙眼長在前方,代表人類屬於「獵食性」動物,但自文明發展之後,良好的視力已非生存的絕對要件,雖然動態視力可以訓練,但環境因素所造成的視力退化,使得大多數人的動態視力相對弱化,而在動態視力不佳的狀況下,雙眼想要精確捕捉高速移動的網球,除了天生的條件外,也需要經過相當的訓練。
  2. 反射速度:當神經反射速度不夠時,判斷球路、移動及準備動作常會慢半拍,造成倉促出手,使得動力鏈中斷,無法有效控制肢體的連貫動作,當然, 跟動態視力類似, 除了天生的條件外 ,也可以靠後天的訓練來加以提昇 。
  3. 肌肉使用習慣性:每項運動或工作所使用的肌肉群均有差異,即使同樣是網球,也會因為練習對象的球路或場地的差異讓球友養成不同的肌肉使用習慣,這也是我們常看到某些人習慣或擅長在特定場地打球的關係。
  看到這邊,相信各位都有深深的感慨,為何我們成不了頂尖的球員實在是有原因的,這也是除了天才之外,為何頂尖球員仍然需要長期訓練之故,不過,即使無法成為頂尖球員,不代表我們不能享受打球及精進球技的樂趣,下一篇就讓我們來談談「動力鏈」在正拍上的應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球友不吝賜教,加入討論